关于华园
ABOUT US
华园控股是在国务院公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大背景下启动,是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旗下的平台企业,致力于医疗健康教育产业的创新、孵化、运营与投资。
2017年1月9日,北京协和放射医学研究所在开发区筹建我国最大的肿瘤康复药物及产品开发及产业化基地,并与全国主要肿瘤医院合作,打造国内首家肿瘤康复连锁中心。这是开发区与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合作之后引进的第一个重要项目。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是我国医疗健康领域水平最高的机构,是国家唯一的放射医学预防、防护、救治、康复与支持治疗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基地和技术工程中心。
2003年,浙江省人民政府与清华大学联合组建研究机构,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它以清华大学科技、人才为依托,立足浙江,面向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技术服务、人才培养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推动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
2016年9月,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下属控股企业华园控股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共建平台化公司——浙江省清大和达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清大和达”),同时成立生物医药产业化中心。
在华园控股兼清大和达董事长吕志荣博士看来,清华长三院与开发区的合作,是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化方式展开。
“我们希望能够发挥自身在专业、资源及平台运营上的优势,真正服务于开发区的经济转型升级以及产城融合的发展战略,做成清华大学和地方政府合作的示范区。这种深度融合,协同作战,系统化、专业化的合作,还是第一次。挑战很大,但有信心。”吕博士说。
把握发展契机,落实发展战略,促进行业发展
“来到开发区,是天时、地利、人和的最终选择。”吕博士概括。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第一次上升到国家战略。浙江省也将健康产业列入十三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七大万亿产业之一。
同年,清华长三院进行发展改革,将生物医药与健康板块列入发展改革的第一个试点,探索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手段,以“政产学研金介用”七位一体发展模式,按照研究院打造“一流人才、一流平台、一流产业”的总体思想,以“科研平台+产业平台+金融资本”的基本格局,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华园控股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
华园控股负责推动大健康板块的产业化,致力于医疗健康产业的构建、整合、孵化及投资,是清华长三院发展改革的“试验田”,加快科技与经济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2016年,清华长三院团队在调研国内生物医药发展状况时发现,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已经走在前列。
吕志荣博士说,开发区的几个因素特别吸引他们:
一、人才资源丰富。生物医药行业相比其他行业较为特殊,它技术门槛高,尤其依赖人才。很多初创型生物医药公司的三分之二员工都是硕士,基础是本科。而下沙拥有十四所高校,20万名师生,每年毕业的生物医药专业学生就有4000~6000人。这是很多研究机构和企业的人力资源保障。
“就凭这一点,下沙是独一无二的。下沙只管搭好台子,做好政策,搞好环境,做好配套,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高精尖技术,高科技项目,至少生物医药领域,下沙就留得住人。他们离开下沙很难找到比这里更有优势的地方。”
二、产业氛围浓厚。下沙生物医药产值超过杭州地区1/3,全球排名前十的生物医药公司过半在下沙落地,这对生物医药企业引进海外人才项目很有利。人才、研究机构、企业的高度集聚,产业生态就会逐步形成,有助于企业的服务及协同。一般来说,产业生态链的形成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一般需要人为的构建及推动,第二个阶段的氛围一旦形成,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就会很快加速这一格局的形成。
三、地理环境优越。开发区作为杭州副城,坐落于钱塘江畔,是大学城,交通便捷……这些名片对创业公司太重要。“在国内这样的地方不多。我问过在下沙很多创业者,他们都很喜欢下沙,‘宜业宜居’,下沙做到了。”
另外,吕志荣博士还说起一件难忘的小事。
“记得第一次和开发区政府接触。从上午一直谈到下午一点,大家都兴致勃勃,他们比创业者还敬业。据了解,这是他们每天的状态。意外的是,他们不仅敬业还专业。
很多留美生物工程专家回国创业,都是以地方政策为根据的。我认为这不对。政策在大区域内相差无几,重要的是找到懂你的人。而开发区领导懂生物医药产业,也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对产业发展有足够长远的眼光、魄力和耐心,特别是邵立春书记,没了解之前以为他是生物医药专业的,还为此专门问过他。”
“我们的合作,不是传统的搞栋楼简单做个孵化器,而是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立足开发区,从参与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的顶层设计开始,到引进大院名校,建立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孵化器加速器,打造特色产业园、搭建医疗走廊、服务总部基地、服务东部医药小港、生物医药海外平台构建、高层次人才引进等。”
准备落户到开发区东部医药港小镇的北京协和肿瘤康复药物研发及产业化平台就是清大和达引进大院名校平台,建立公共技术平台的典型代表。
据卫生部统计数据显示,2015 年全球范围内新增癌症病例1410 万,中国癌症新增429.16 万例,居全球之首。其中,超过50%的肿瘤患者需做放疗。放疗带来脱发、消化系统障碍、免疫力下降等副作用,为患者生活质量及尊严带来巨大挑战。协和放射所樊赛军所长团队成功开发了系列针对放疗后肿瘤患者康复使用的产品及治疗方案,可以大大降低患者放疗后带来的诸多副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清大和达还积极构建生物医药海外平台。
2016年12月8日上午,华园控股与以色列医疗器械国家孵化器RAINFALL HOLDINGS达成合作协议。依托RAINFALL HOLDINGS在以色列的人才、项目、产业等资源,以生命科学和医疗器械领域为重点,在中国落地、产业投资、人才引进、项目并购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双方共建的平台将成为中国和以色列创新合作的桥梁,帮助以色列创新企业对接中国市场、中国资本,帮助中国区域引进以色列创新企业和技术,以此提升中国区域的创新能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行业发展。
此外,华园控股与台湾富士康健康产业研讨合作框架。双方就项目进行了沟通和交流,富士康代表团表示希望加速部署医疗健康领域、延揽研发人才、减少研发时程及成本、增加高毛利产品线、取得未来医疗明星产业入场券、增加销售渠道,未来与合作伙伴实现项目合作、资源共享、平台共建。预计5月,吕志荣博士一行人前往富士康进行回访。
如何服务于开发区的经济转型升级以及产城融合的发展战略,除了以上建立公共技术平台这个重头戏,清大和达以“平台+产业+基金”方式,打造特色产业园,建立“医疗走廊”。
“所谓特色产业园,是行业细分领域相关平台、人才及产业的集聚与融合,如我们以东部医药港小镇为生物医药产业的突破口,以北京协和肿瘤康复药物研发平台为例,不仅引进了平台,也引进及服务小镇相关企业,打造肿瘤康复药物及其上下游产品的产业生态链,同时引进了高层次人才。我们希望在生物医药领域,按照行业细分划分,打造若干个这样的特色产业园及产业生态链。”
以开发区打造的“四拆工程”为例,工厂拆完之后“腾笼换鸟”,鸟在哪里?可以是生物医药领域的特色产业园。将开发区地铁沿线的工厂改造成为若干个特色产业园,成为承载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个卫星点及经济增长极,是清大和达的蓝图之一。
近年来,开发区人口逐年增加,而大型医院只有邵逸夫、省中医这两个,医疗资源必定是越来越缺乏。除了北京协和康复,清大和达还在联系哈佛医学院等,积极寻求国际合作。
对于开发区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吕志荣博士有话说:“开发区拥有良好的区域、人才、产业、环境等优势,不仅要成为浙江省生物医药核心区,更要放眼全国,面向国际。因为开发区已经有了基础,也做好了规划,更做好了准备。生物医药产业在一开始就要面向国际,这样才具有竞争力。希望开发区能够通过加快产业布局拉动区域国际化进程。”
热点阅读
11
2024-11
15
2024-11
13
2024-11
2024年11月9日,浙江省营养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杭州召开,来自医疗卫生机构、高校、企业及各分支机构代表等共260余人齐聚一堂,共享这场学术盛宴。博士喃喃创始人、华园紫杭董事长牟航博士受邀参加此次大会,并荣获浙江省营养学会颁发的“2023-2024年度营养工作优秀个人奖”。